玻璃搪瓷与眼镜

研究与实验报告

  • 空气助燃与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热工特性的对比分析

    李会平;薛佳杰;

    依据燃料燃烧理论和窑内辐射传热原理,应用改进的火焰空间传热模型,从理论角度对空气助燃与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的热工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燃甲烷天然气玻璃熔窑,全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仅为空气助燃时的三分之一,而理论燃烧温度远高于空气助燃时的温度,在相同的火焰温度要求下,全氧燃烧可大大节约燃料,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全氧燃烧时,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含量约为空气助燃时的3.5倍,由此而导致火焰黑度大幅提高,约为空气助燃时的2.3倍,火焰辐射给玻璃料液面的热量增加35%;火焰温度升高,火焰黑度略有下降,火焰辐射给玻璃料液面的热量增大;胸墙增高,气层有效厚度增大,火焰黑度增加,火焰辐射给玻璃料液面的热量也增大。

    2009年06期 v.37 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291 ] |[阅读次数:1 ]
  • 纳米晶SnO2合成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王海文;徐秀娟;李秀花;宁伟;汪庆卫;张建荣;

    采用一种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锡纳米晶。通过向硝酸锡溶液中加入酒石酸形成稳定的酒石酸锡的配合物,再向上述稳定的配合物溶液中滴加乙腈溶剂,配合物溶液出现了溶胶,再形成凝胶。对凝胶进行洗涤烘干后直接得到晶粒大小为4.5 nm的氧化锡纳米晶。200℃和400℃热处理得到的氧化锡纳米晶的晶粒大小分别为8.4 nm和13.7 nm。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获得的纳米晶的分散性能很好。本方法对于无氯离子方法制备高纯度氧化物纳米晶具有推广意义。

    2009年06期 v.37 6-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85 ] |[阅读次数:0 ]

生产技术经验

  • 电助熔玻璃熔窑二次启动烤窑技术探讨

    王建斌;韩宝飞;陈向飞;

    烤窑是玻璃熔窑建成投产所必需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烤窑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熔窑投产后生产的稳定,对窑体安全及熔窑寿命都有重要意义。结合理论与实践,对一台设置电助熔的玻璃熔窑二次启动烤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对玻璃熔窑烤窑环节把握及处理有借鉴作用。

    2009年06期 v.37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0 ]
  • 提高药用玻璃管质量的体会

    赖文林;

    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析了药用玻璃管生产上出现气泡、条纹等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拉管池窑设计、运行的一些经验总结,以及提高药用玻璃管质量的一些改进措施的建议。

    2009年06期 v.37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43 ] |[阅读次数:0 ]
  • 消除成型重热产生的气泡

    赵寿建;王忠刚;邢永生;丛仁宝;

    一次成型高脚杯产品生产采用吸料式供料,这种生产工艺因为剪料后有一部分料液经过重新加热又回到工作部料液中,极易产生重热二次气泡。针对重热二次气泡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包括调整炉温使进入工作部的料液温度与工作部存留料液温度基本一致、进一步均衡工作部上下部温度、调整剪料加热工艺以及优化配方设计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2009年06期 v.3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0 ]
  • 玻璃成分的节能性设计

    王泽斌;

    通过对玻璃的能源消耗和高温特性分析,提出对玻璃成分进行节能性设计,以适当降低熔化温度,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09年06期 v.3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0 ]
  • 浮法玻璃的防霉及设备改造

    叶志会;满金仓;袁富斌;

    阐述了玻璃霉变的机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防霉液涂覆设备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涂敷方法,实施了对防霉液在线涂敷设备的改造,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2009年06期 v.37 27-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0 ]
  • 大型乳白玻璃全电熔窑技术应用与改造

    孙金坡;秦诚;国燕超;李娜;刘贺涛;张运乔;

    介绍了大型乳白玻璃全电熔窑的窑体结构、电极插入方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以及技术改造后的效果。

    2009年06期 v.3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4 ] |[阅读次数:0 ]

专论

  • 环切检测技术在瓶罐玻璃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田英良;孙诗兵;张磊;

    依据玻璃均匀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在瓶罐玻璃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力学性能变差的情况,通过对环切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测试装置、测试步骤和使用技巧的论述,并结合生产实践,阐述了玻璃条纹产生的基本原因,得出了玻璃条纹是玻璃均匀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瓶罐玻璃破损情况与玻璃条纹和应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环切检测技术是玻璃内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009年06期 v.3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4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着色元素铁、钴、镍、硒的同时测定

    杜米芳;赵会峰;

    研究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同时测定玻璃中着色元素铁、钴、镍、硒的分析谱线、射频发生器功率、雾化气流量等工作参数的选择,建立了ICP-AES法同时测定玻璃中铁、钴、镍、硒的方法,方法的相关系数在0.9 9 9以上,RSD值不大于1 0%,各元素回收率在86.0%至106.7%之间,可满足生产及科研的需要。

    2009年06期 v.3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90 ] |[阅读次数:0 ]

简讯

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