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搪瓷与眼镜

研究与实验报告

  • 声子态密度对掺稀土玻璃材料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

    苏方宁;邓再德;

    用熔融法制备了碲酸盐玻璃(PWT)和锗酸盐玻璃(PWG),测试了它们的上转换发光。试验发现声子能量高的锗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强度远强于声子能量低的碲酸盐玻璃上转换荧光的“异常”现象。从物理模型及其物理意义上,并从Raman光谱定性分析得知,当基质材料的声子能量相差不大时,声子态密度对上转换发光强度起决定性作用,从而能对试验现象进行较为圆满的解释。

    2007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08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电熔窑钼电极保护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杨志强;

    建立了钼电极保护系统的数值模型,把该系统中涉及的电极、水套、冷却水、保温砖、AZS耐火砖、玻璃液等问题关联起来;为了降低CFD计算的复杂程度,对模型作了合理简化。数值结果指出:水套最易烧损的部位是耐火材料、水套和钼电极的交界之处;最敏感的区域是在电极孔口附近,该处4~5cm区域有400~500℃的温差;钼电极在交界处的温度分布梯度非常大,该处最容易氧化出问题;在AZS耐火材料中可以形成抛物线形的冷却温度分布,可降低电极孔砖的导电系数,增强耐侵蚀程度;水包为下进水上出水,在两侧形成了明显的环流。

    2007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8 ] |[阅读次数:0 ]
  • 锑红宝石玻璃的研制与探讨

    孙成果;宁伟;汪庆卫;

    在Na2O-CaO-SiO2玻璃系统中引入着色剂,熔制锑红玻璃试样,讨论不同着色剂的用量、不同退火时间对试样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锑红玻璃的截止波长随着着色剂的增加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向长波移动,其透过曲线与硒红玻璃接近,但是吸收带比较宽,其各种性能与硒红玻璃的性能比较接近。

    2007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06 ] |[阅读次数:0 ]
  • R2O对低熔点硼硅酸盐玻璃性能的影响

    许威;孙诗兵;田英良;

    R2O-A l2O3-B2O3-SiO2-TiO2-F玻璃系统中在碱金属氧化物R2O(Li2O、Na2O、K2O)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R2O的组成,分别研究了组成变化对玻璃热膨胀系数、化学稳定性和转变温度Tg、软化温度Tf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R2O组分的调节可以明显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酸性失重、转变温度Tg以及软化温度Tf,而对碱性失重影响不大。

    2007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618 ] |[阅读次数:0 ]

生产技术经验

专论

  • 玻璃器皿套色印花机中槽轮机构运动精度分析

    傅旻;宋欣;

    以玻璃器皿套色印花机中的槽轮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其运动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槽轮机构锁紧弧磨损对工作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做出了相应的计算;针对锁紧弧面的磨损提出了改善措施。以上工作对提高设备的印花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02期 32-3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张力测试的玻璃熔窑碹顶安全研究

    邓焱;窦高峰;邢继海;苍利民;

    生产过程中的侵蚀损毁和烤窑维修过程中的人为损害是影响玻璃池窑碹顶安全的主要因素。高温冲刷、碱蒸气侵蚀和热冲击将导致碹顶出现冲刷侵蚀、硅砖侵蚀、鼠洞、开裂和剥落,降低了其结构强度;不正确的拉条张力调整也将导致碹顶塌陷、下沉或错位,威胁其安全。基于振动频率法开发的碹顶拉条张力测试系统可以对碹顶侵蚀程度进行评估,也可以给拉条的张力调整提供准确度量,保障碹顶安全。该测试系统以河南安彩集团的两个典型熔窑为对象进行了碹顶安全状况试验研究。

    2007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全电熔窑内玻璃液的流动

    孙承绪;

    强调了全电熔窑内玻璃液流动的重要性,阐述了流液的种类和形成原因,并指出实际液流状况是各种液流的综合,简述了实际液流给我们的启示。

    2007年02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36 ] |[阅读次数:0 ]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