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搪瓷与眼镜

  • 工业搪瓷若干组分对性能的影响

    李云鹏,施孝逢

    研究了工业搪瓷面釉中若干组分对于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组分ZrO_2、TiO_2、CaO、MnO_2和CoO等对搪瓷的耐酸耐碱性能有较好的影响,而F和R_2O产生不利的影响。 介绍了一种含ZrO_2+TiO_2 10~20%的工业搪瓷面釉,它从烧成温度冷至室温时轻微析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很好的抗冲击性能。由此获得一种烧成温度较低同时耐酸耐碱性能优越的低温工业搪瓷。

    1984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21 ] |[阅读次数:0 ]
  • 《颜山杂记·琉璃》解说

    易家良

    本文介绍孙廷铨著《颜山杂记》中的“琉璃”篇。前面(第11卷1至4期)已介绍了琉璃的原料、熔制、配方、着色、产品、制作等,下面将介绍琉璃的历史考证。

    1984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0 ] |[阅读次数:0 ]
  • 玻璃单坩埚漏料速度的计算

    蒋亚丝,张俊洲,应雄信

    利用柏努利方程来分析光学玻璃单坩锅漏料工艺中的一些技术参数。发现玻璃液的位压头主要用于克服玻璃流经漏出管的阻力损失,而速度头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得出流速ω、流料时间τ和液位高度H之间的关系: H=32ηlω/d~2ρg τ=32ηlD~2/d~4ρg(lnH_1-lnH_2) 通过模型实验验证了式(2)比文献[1]、[2]中所用的τ~H关系式更符合实际情况。

    1984年02期 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0 ]
  • 利用硼镁矿残渣熔制玻璃

    周志豪,朱源泰,章群令,涂君明

    利用硼镁矿酸洗压滤后的残渣,熔制高镁的SiO_2-Al_2O_3-CaO-MgO系玻璃。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各种低碱含硼技术玻璃,用于制造玻璃绝缘子、工业玻璃管道、玻璃燃烧管、引燃管以及玻璃纤维等。 测定了所研制破璃的一些技术性能,并且和市售技术玻璃的性能做了比较。

    1984年02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0 ]
  • 锂云母在显象管玻璃制造中的应用

    柴永璐,王美娣,诸培南,吕梦龙

    在显象管玻璃的配合料中用锂云母引入Li_20,以改善玻璃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室熔制和池炉生产,并测定了该玻璃的一些技术性能。

    1984年02期 19-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阅读次数:0 ]
  • 采用CeO2做为澄清剂

    姚大云,吴慧珍

    采用CeO_2代替白砒做为澄清剂,消除了成型过程中二次加热时的变色现象。讨论了变色的机理。

    1984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熔制中白砒的代用

    孙华峰

    采用其他原料代替白砒做为玻璃熔制过程中的澄清剂,介绍了一些对比试验的结果。

    1984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0 ]
  • 原料和着色剂对玻璃光色性能的影响

    冯秀玲,忻培钧

    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了某些原料和着色剂对于卤化银光色玻璃光色性能的影响。

    1984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0 ]
  • 铅晶质玻璃原料

    <正> 铅晶质玻璃以K_2O-PbO-SiO_2系统为基本组成,下面将概述引入K_2O、PbO、SiO_2的原料以及脱色剂等。 一、石 英 砂 铅晶质玻璃对石英砂的要求分化学的和物理的两个方面;此外,对每一批原料还要求均匀一致。 (一)化学要求 化学纯度即要求石英砂含SiO_2量高,其他杂质特别是着色杂质的含量要少。石英砂中的铁含量是影响玻璃白度的重要因素;其他杂质如铬、钛、铜、钒等尽管含量很低,有时对

    1984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结构的X射线衍射研究(续)

    印保忠

    <正> 三、运用X射线衍射研究玻璃结构 (一)B_2O_3玻璃 B_2O_3玻璃早期的X射线衍射研究导致的一般结论是硼原子被氧原子三配位的,并为核磁共振所证实。但是,除了三角配位之外,从这些早期的X射线衍射结果没有得到更多的结构信息。近来Mozzi和Warren用萤光激发方法的X射线衍射研究,在高的4πsinθ/λ值(达20A~(-1))消除了Compton散射,得到了更精确的强度数据。测定的强度曲线示于图4。

    1984年02期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1 ] |[阅读次数:0 ]
  • 制品搪瓷面选择测试方法指南

    <正> 搪瓷制品按照其用途必须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下面介绍西德最近颁布的DIN 51170 中的表格,列举了西德各种不同的平面搪瓷制件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推荐采用的标准检验方法;一些尚未建立标准的性能检验项目也同时列于该表中。 表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 可按所列标准方法检验

    1984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国外日用玻璃窑炉的趋向(续)

    周兆曙

    <正> 四、燃烧系统 (一)燃料 西欧各国玻璃窑炉的燃料以天然气和重油为主。英国诺维集团的窑炉大部分烧天然气,小部分烧重油,重油约占整个燃料用量的6~8%。我们在西德、法国、比利时看到的窑炉则都烧重油。美国也是以天然气为主,其次烧重油。而日本全部是烧重油。 英国诺维集团在燃料成本上是精打细算的。每座窑炉在设计时就备有两套燃烧装置,一套烧天然气,一套烧重油。做法是:小炉底部装有三支喷嘴,中间一支是天然气喷嘴,两

    1984年02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0 ]
  • 联邦德国出版玻璃窑炉新书

    <正> 1983年12月下旬联邦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玻璃窑炉——构造与运行特性》(Glasschmelzofen——Konstruktion und Betriebsverhalten)一书由联邦德国的著名玻璃窑炉热工学者 W.Trier教授编写,全书为1/16开本,311页,共分十三章,有插图和照片467幅,表格63个。 Trier教授在前言中介绍该书大部分内容取材于近年来联邦德国玻璃工业协会主编刊物《玻璃技术报告》(Glastechnische Berichte)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德国玻璃工业企业内

    1984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0 ]
  • 西欧玻璃搪瓷产品市场价格

    杨式松,张朝宗

    <正> 1983年10月20日至11月7日,上海保温瓶胆生产专用设备考察订货小组在意大利都灵和米兰、法国巴黎和波尔多、英国伦敦期间,除参观访问几个保温瓶制造厂和设备加工厂外,利用空档参观了几个超级市场和中央商场。现把我们看到的有关玻璃搪瓷产品的零售价摘录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984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浸搪与流动涂搪工艺(二)

    王士樾

    <正> 第三讲:浸搪与沥釉 浸搪时,坯件浸没在釉浆中,然后移置到一个支撑架上,让过量的釉浆从坯件上沥去。沥釉支架可以是十分简单的结构,如在固定浸槽顶上钉牢一个木制导轨,或制成一个多用途的夹持件,依靠单轨来输送。大批量浸搪操作,使用一个连续移动的输送带、携带着沥釉吊具,在浸槽上面运行。操作者把已浸搪过的坯件放上去,在输送带将坯件送到下一工序的过程中,过量的釉浆沥落到回收槽中。

    1984年02期 61-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管生产工艺

    俞伯忠

    <正> 第四讲 拉管技术及操作 这一讲主要介绍了拉管时放料、引料的步骤以及生产的工艺制度。 一、放料和引料 放料和引料是拉管工艺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操作熟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投产后运转正常。 (一)放料 将工作池的玻璃液通过流料槽的闸孔放出,以料带形式送到旋转管上,并使之稳定地运转;料温和玻璃液的流速、流量等在投产后始终正常,这一过程的调节称为放料。它的主要

    1984年02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0 ]
  • 信箱

    <正> 问:怎样测量和评价噪声? 答(一~三):见本刊第12卷第1期。 答(四):人耳对高频声(特别是2000~5000赫)敏感,对低频声不敏感。人耳对外界声音强弱程度的主观感觉。不但与声压级有关,也和频率高低有密切关系。如果两个噪声源有相同的声压级,但频率不同,中高频声音听起来比低频声音更响。 为了使声音的客观物理量和人耳听觉主观感受近似一致,在测量声音的仪器——声级计中设置了4档。除了反映客观声压级的线性网络以外,还有

    1984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