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中宏,胡新元,宋修玉,赵祥书
为了寻找新的透红外玻璃材料,试验了数百种不同成分的卤素玻璃;所研究的玻璃大多为三元系统。根据玻璃形成区的特性,提出了关于卤素玻璃形成规律的几点看法。 采用差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对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制备了一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卤素化合物玻璃。
1984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0 ] |[阅读次数:0 ] <正> 玻璃花球又称镇纸,产于“琉璃之乡”山东博山。古书《颜山杂记》中把镇纸称为料方,由高温熔软的玻璃模塑制成。最初制造镇纸的玻璃是仿造天然玉石的琉璃,大都带色并且不透明。本世纪初博山开始生产无色透明玻璃球中嵌入各种花朵的镇纸,故称为花球
1984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0 ] - 谢绍章
<正> 搪瓷装饰应结合用途、形体、肌理,以适当的图案和色彩体现产品美感。巧妙的装饰为产品增添了光彩,加速和提高视觉传达功能,首先打动用户心灵。 长期以来,以精喷满饰、生动表现各种自然形态为主的传统装饰形式,深得群众喜爱。以上海为主导的这一传统,技精效高,保持领先优势经久不衰;部份内地企业条件较差,追随仿效多年仍有差距。然而,如从本身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开拓不同于传统的简洁新颖
1984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0 ] - 王曼莉,郎斯蒂文斯,彼德诺特
文中综合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来分析含铁透明微晶玻璃的光吸收本质。 玻璃基于Li_2O-MgO-Al_2O_3-SiO_2系统,其化学组成范围是SiO_265~75, Li_2O2.8~4.0,Al_2O_3 18~24,MgO1.3~3.4(重量百分率)。着重讨论了杂铁离子和晶化时间对本系统光吸收的影响。 导致微晶玻璃光吸收的主要因素有:晶体的形成和生长,铁离子场的构成及其配位多面体,Fe~(2+)(Fe~(3+))离子周围配位场的交替相互作用和场强,以及吸收中心的对称程度等。
1984年01期 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0 ] - 杨锡良,潘星龙,沈国华,高龙关,方兴平,周恩光
观察了保温瓶瓶胆在动态真空系统中热损失与抽气压强P之间的关系。 实验发现瓶胆保温度T-T_0随时间t呈指数衰减。从对数坐标图中求出该衰减系数或温度下降率α,得出α随P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 (1)当压强P大于 10~(-2)乇时,α与 P关系不大; (2)当压强P在10~(-3)乇数量级时,α随P成正比减小; (3)当压强P小于10~(-3)乇时,α与P基本无关。 结合气体分子热传导公式,讨论了实验结果。
1984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3 ] |[阅读次数:0 ] - 陈廷乐
通过化学分析和原料对比实验,确定出无色瓶玻璃颜色突然加深的基本原因,在于白石英砂原料中含有的“黄-黑泥团”,后者是一种铬含量较高的石英砂杂质。提出了若干预防措施。
1984年01期 21-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 忻丁永,周春善
利用碱中和随后加速聚凝的原理,分离废水中所含的铅。介绍了一种适合一般无机盐生产中含铅废水的处理系统。
1984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0 ] - 浦正岳,彭维才
利用氨吸收和碱吸收以去除尾气中所含的NO_x,介绍了一个实用的处理工艺。
1984年01期 27-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0 ] - 李伟民
介绍了一个简单的过滤和油回收装置,用于带油烟的模具冷却凤排放时进行净化和油回收。
1984年01期 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0 ] - 朱乃燔
测量了振动给料机的噪声频谱;对振动电机、工作机体、弹簧等产生的噪声进行分析。提出了用吸声法降低噪声的若干措施。
1984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0 ] - 易家良
<正> (一)古代玻璃生产和近代玻璃瓶罐工业的开始 玻璃是我国历朝宫廷内官监造的制品之一,隋唐以来就有记载。根据我国发现的古玻璃制品和制造工场遗址,可以知道至少在宋元时代已采用吹管吹制中空的玻璃容器,当时所用的吹管本身也是用玻璃制造的。清代宫廷使用的套料雕刻玻璃盛器和内画鼻烟壶,更是驰名中外,在日本有“乾隆硝子”之称。
1984年01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1 ] |[阅读次数:0 ] - 印保忠
无机玻璃态物质在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中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材料。不仅在传统的建筑工业、日用轻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和电子工业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诸如激光技术、光通信、原子能、电子计算机、静电复印、太阳能利用和宇航技术等新技术领域,也采用许多无机非晶态材料。 除了以往较普遍应用的硅酸盐和硼酸盐玻璃外,还扩展了铝酸盐、磷酸盐等其他氧化物玻璃;目前还大力发展非氧化物玻璃,如卤化物、硫化物和硒化物玻璃,并出现了半导体玻璃和金属玻璃。从这些新玻璃中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玻璃的应用前景更为宽广。 为了改善和提高材料的性能,发展性能特殊的新型玻璃材料,制定新的制造工艺和扩大应用范围,必须对玻璃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为此,本刊专论栏将陆续发表文章介绍玻璃结构的一些近代研究方法,初步安排如下: (一)玻璃的X射线衍射研究。 (二)连续X射线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 (三)玻璃的可见光吸收光谱。 (四)穆斯堡尔波谱及其在玻璃研究中的应用。 (五)玻璃的红外和激光喇曼振动光谱。 (六)电子顺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波谱。
1984年01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42 ] |[阅读次数:0 ] - 王中俭
,宋争鸣
<正> 西德标准与材料检测委员会的NMP 163工作委员会(“瓷釉与搪瓷制品的检验”)1983年1月决定:通过简化程序、未经公布标准草案就直接等效采用了一系列新近公布的ISO标准(表1)。现简略介绍如下
1984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阅读次数:0 ] - 周兆曙
<正> 国外日用玻璃池窑日益趋向于大型化,高出料量、高熔化率、高机速是发展的普遍趋势。由于采用先进的加料机和燃料喷嘴、燃烧工艺采用数控,并且采用优质耐火材料和窑体保温、余热回收、鼓泡、电助熔等新技术,使玻璃液熔化质量提高,单位能耗下降,一般每吨玻璃
1984年01期 48-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0 ] -
<正> 九一八事件东三省沦陷后,全国各地兴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这推动了我国民族玻璃工业的发展。 1931年,徐肇和、王敬业、邱伯铭三人向亲友筹集资金创办了晶华玻璃厂,厂址设在上海市白利南路(现在的长宁路)周家桥附近。 建厂初,用烧煤的换热室坩埚炉生产;后改用方型煤气发生炉,以发生炉煤气为燃料。随
1984年01期 53-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0 ] - 王士樾
<正> 我国搪瓷工业虽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但就产品的结构来说大多局限于中小件的中空制品,基本上仍然处于四五十年代水平,而且这种传统产品的数量占整个搪瓷制品比重的90%左右,许多新的领域我们尚未开拓。涂搪工艺几十年来仍以手工浸搪为主,工艺演变进展缓慢,尤其是对瓷釉浆的碾磨、调配和磨加物的性能及对釉浆的控制,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操作管理,而这些又必须建立在正规生产实践基础上才能巩固。
1984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阅读次数:0 ] - 俞伯忠
<正> (一)组装前各部件的检验 为了保证成形管体的组装质量,使投产后运转正常,组装前要对各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不合格的要剔除。其中对成形咀(端头)的质量要求是:它的外侧部位不允许有缺口,裂缝和不平整;内侧与轴头接触部位必须平整,锥度必须符合图纸上的尺寸,直径及圆度公差不超过0.1毫米。成形管(吹管)的质量要求是:其前段3/4处的任何部位不允许有凹凸不平、裂缝以及直径5毫米以上的气孔;直径及圆度公差不超过2毫米;管壁偏薄不大于5毫
1984年01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5 ] |[阅读次数:0 ] <正> 问:搪瓷工业中使用的铬化合物对人体是否有害?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在搪瓷工业中,铬是主要的绿色着色原料。如氧化铬(Cr_2O_3铬酐)是绿色素,氧化铬与氧化钴或氧化铜混合可成为不同色泽的兰绿色素,铬锡红是桃红色素,黑色素中往往也含有铬。在彩色瓷釉制造中,不同比例的铬与铜支配着从果绿-翠绿的色调。 三价铬是绿色的,在常温下较稳定;但在高温或
1984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