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搪瓷与眼镜

  • 薄壁轻质玻璃包装容器研制技术总结

    <正>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大连玻璃制品厂、大连轻工业学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深揭猛批“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死党,认真贯彻工业学大庆会议的精神,鼓干劲,鼓实劲,在短时间内研制了薄壁轻质四旋果酱瓶,并由旅大罐头食品厂和大连塑料研究所研制了塑料垫圈瓶盖,在旅大罐头食品厂进行了装罐试验。所研制的轻瓶各项指标均

    1978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0 ]
  • 土碱(精制)代纯碱

    刘谟瓖

    <正>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玻璃工业的纯碱节约代用工作成绩显著。特别是安徽省试验成功并投入生产的无纯碱玻璃,以矿物原料瓷石等大量地节约代用化工原料,为玻璃工业节约纯碱闯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学习安徽经验的同时,76年末,我们与陕西省榆林县玻璃厂协作,在该厂成功地完成了以矿物原料土碱(精制)节约代用纯碱的试验,通过生产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不改变原有玻璃的氧化物组成及各项工艺(熔制温度)制度的情况下,节约纯碱和硝酸钠33%,

    1978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0 ]
  • 池炉烧粉的改革

    万澜如

    <正>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工业学大庆”运动,特别是打倒“四人帮”之后,全国工农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搪瓷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品产量有了成倍的增长。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搪烧车间已革新了马蹄型炉,制坯车间也逐步成龙成线,而烧粉工序仍停留在陈旧的生产方式上——用坩埚炉烧瓷粉。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操作烦琐,劳动强度大,瓷料浪费严重。因而,已无法适应生产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组织生产大会战时,瓷料更加显得供不应求,致使生产造成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一矛

    1978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小型电热间歇池窑使用刚玉的一点经验

    魏中珊,李俭,李桂芳

    <正> 在玻璃熔窑中使用刚玉(石玄),其热稳定性、耐腐蚀性能等远较石英(石玄)为优,此点在较高熔制温度(如1450℃以上)及熔制腐蚀性极强的特种玻璃时,表现更为突出。以我厂使用电热间歇池窑(容量100公斤生料)熔制Li-Al-Si系(Li_2O及K_2O总量高于15%)感光玻璃为例:使用石英(石玄)仅熔制二十余炉次,即因石英(石玄)严重侵蚀(被侵蚀掉一多半)及熔窑蚀穿而报废;在我们采用沈阳陶瓷厂所生产的刚玉(石玄)(副品,接

    1978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0 ]
  • 玻璃容器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正> 一、概述 1.玻璃容器的优点 最近,世界各国玻璃容器的制造者,由于玻璃与其他材料的竞争,对玻璃的优点重新进行宣传,其内容有如下诸点: 玻璃原料是用天然资源,砂子、碱与石灰等,容易得到。

    1978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0 ]
  • 保温瓶内脱片的形成

    范震先

    <正> 一、绪言 在保温瓶内的温水中,有时会产生被称为脱片的玻璃小片,这对卫生上的安全性就成为问题。对于在玻璃容器内的水溶液中产生脱片的原因现有下列几种见解: (1)玻璃表面层的可溶性成分溶解以后,高硅酸质残留薄膜的剥离; (2)随着玻璃表面层薄弱部分的选择性溶解引起难溶部分的脱落; (3)原来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多价金属离子或从玻璃中溶解出来的多价金属离子在玻璃表面形成了硅酸盐薄膜又进一步剥离。

    1978年01期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阅读次数:0 ]
  • 苏联的微晶玻璃

    陆宏耀

    <正> 虽然已有大量的苏联文献发表,但西方对苏联玻璃科学家和工艺师在微晶玻璃方面的活动却几乎是不了解的。这不仅是由于文献困难:发表的结果都分散在苏联技术文献中,而其中许多文献在西方图书馆里是没有的;而且就是在俄文文献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评论。苏联学者发表了两本微晶玻璃的书,但他们都没有陈述苏联在这方面的工作。较早的一本是由Berezhnoi著的,这是一本极好的书,它综合性地叙述了国外的工作,然而却没有写作

    1978年01期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0 ]
  • La2O3和ThO2对光学玻璃析晶能力的影响

    王南宁

    试验表明,引入玻璃中的La_2O_3和ThO_2之比为1:1时,玻璃具有最小的晶体生长速率和最低的液相线温度。为了制取以钡硼酸盐为基础的抗失透的镧冕光学玻璃,通常适当地同时引入La_2O_3和ThO_2。在这些玻璃中,加入Al_2O_3只能在1%左右,否则,将增大晶体生长速率。加入少量的用Al_2O_3可以降低液相线温度。至于加入Al_2O_3到10La_2O_3或20La_2O_3玻璃中,对晶体生长速率有不同的作用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978年01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0 ]
  • 萤光灯玻璃

    杨慰椿

    <正> 本专利有关萤光灯玻璃的改进,使萤光灯在长期使用后仍保持其原有的特性。 萤光灯的初始性能随着点灯过程逐渐恶化,其效率大幅度下降。这种恶化现象是由于封入萤光灯管内的水银蒸气产生波长为2537A的紫外线辐射所引起的,即使用肉眼也容易观察到萤光灯外壳玻璃的变色或发黑现象。上述的紫外线辐射,使涂在外壳玻璃内表面的萤光粉激发并放出发光光谱。但有百分之几的紫外线却透过萤光粉,到达外壳玻璃的内表

    1978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微孔玻璃

    范震先

    <正> 前言 微孔玻璃是以硼硅酸玻璃热处理分相,用酸溶去B_2O_3、Na_2O相而制得的。此玻璃于1934年公开发表,向日本申请专利是在1939年,并于1955年左右实行工业化生产。此后10年间,在制造技术上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最近大部分已获得解决。关于这种玻璃,虽曾发表过许多专利和利用法,但目前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却并不多。

    1978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0 ]
  • 制造玻璃的特殊方法

    王敬轩

    <正> 一谈到玻璃,我们习惯上总是认为将结晶的原料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熔融后产生“玻璃”,然后冷却到熔融体固化而无结晶。这在工业上也是生产玻璃的好方法。但是最近已逐渐(虽然量还很少)开始应用一些其他方法,这些方法不要求把原料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有时是析晶温度以上。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用某些方法成功地把各种材料作成玻璃态,我们总的称这些方法为“非古典”法。 据文献中介绍,Secrist和Mackenzie对这些方法作了概况介绍,并把这些制造玻璃的

    1978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0 ]
  • 处理高放(射)废液用固化玻璃

    应中

    <正> 本文旨在研究固化≤10~(11)rad的高放废液用的易熔磷酸盐玻璃和硼、硅酸盐玻璃(≤800℃)成份。 结果表明:硼、硅酸盐玻璃比磷酸盐玻璃更适

    1978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0 ]
  • (光学)透镜的表面改进术

    朱本寿

    <正> 透镜的表面性质可用下述涂层改进之;涂层的方法为:浸渍、喷涂或旋压(Spinning)等。 这种涂层的重量百分组成为:25~70聚丙烯酸、0.5~10六-甲基甲氧基三聚氰酰胺(hexa-methoxymethylme1amine)、0.1~2γ-氨丙基三乙

    1978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高强度的泡沫玻璃

    应中

    <正> 轻质泡沫玻璃系煅烧均匀混和过的玻璃细粉(100份,重量比)和粘士与发泡剂(40~100份)制得。这种泡沫玻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隔音、隔热、防水、耐蚀等能力;它可用作为隔热或衬里材料。 100份(重量比)的玻璃细粉、70份钾——斜发

    1978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0 ]
  • 电子枪用支撑玻璃

    应中

    <正> 电子枪与显象管的钢架连结用玻璃棒材系由砂、碳酸钾和硼酸熔成Z然后,磨成粒度小于1000微米的细粉。它的成型压力为;2000公斤/厘米~2、烧结温度为;900~1000℃、烧结时间为:0.5~1小时。

    1978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