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培;乔文杰;李晏;
通过分级选取不同粒径的玻璃粉体,研究湿法对玻璃粉体表面改性的最佳条件,通过IR与TG-DSC分析,表明含20%水的乙醇溶液作为分散剂在70℃下进行实验得到的粉体表面改性效果较好,失重转变点出现在303℃(280~500目)与323℃(小于500目),较纯酒精243℃(280~500目)更高,终止点的温度也较高,其有机出峰也更为明显。同时研究表明粉体粒径粗细与表面改性结果成反比,随着粒径变小改性效果也更好,改性后的玻璃粉体在有机物质中分散比未改性玻璃粉体更为均匀,将改性后玻璃粉调配成浆料后的流动性下降,改性后的浆料流动时间均超过10 min。
2011年05期 v.3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99 ] |[阅读次数:0 ] - 李红霞;王自强;
Na2O-CaO-SiO2玻璃系统中,在SiO2+Al2O3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硅铝摩尔比,分别研究了组成变化对电子用超薄浮法玻璃热膨胀系数、显微硬度、杨氏模量、高低温黏度、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Al2O3/SiO2摩尔比组成,可以有效提高玻璃切裁率和产量,同时满足超薄玻璃的使用要求。
2011年05期 v.3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0 ] - 廖小平;蒋伟忠;方倩倩;侯京山;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稳定的淡黄色透明TiO2溶胶溶液,通过浸渍提拉法在搪瓷表面制备TiO2薄膜。研究了在搪瓷表面涂有不同层数的TiO2薄膜对其光泽度的影响,同时还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搪瓷表面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薄膜在400℃热处理1 h后,具有完整的锐钛矿相和良好的光学性能;不同层数的TiO2薄膜对搪瓷表面的光泽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011年05期 v.39 12-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3 ] |[阅读次数:0 ]
- 满金仓;王永吉;
介绍了浮法玻璃工业熔窑末端废气的治理采用新型喷雾干燥工艺脱硫除尘的流程、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控制。针对脱硫产物的成分、物性和着色金属离子的含量,提出了循环利用的措施,实现了节能降污减排增效的目的。
2011年05期 v.39 16-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77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娟;孙金坡;柳海军;刘贺涛;莫晓庆;
上升道采用窄小、倾斜式结构设计,工作池容量根据最大存料量设计,实现了连续化料、间歇取料玻璃电熔窑的熔制、取料互不影响,达到供取平衡。分析了连续化料、间歇取料玻璃电熔窑在建窑成本、能耗、运行寿命和玻璃质量等方面比普通电熔窑及日池窑更具优势的原因。
2011年05期 v.39 20-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0 ] |[阅读次数:0 ] - 高树明;
玻璃瓶罐微裂纹是整个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的质量缺陷,成因复杂,为了使用安全和经济效益,需采用一系列措施消除微裂纹。以吹-吹法生产小口瓶为例,主要从成型工艺、机构调节方面系统分析微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011年05期 v.39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08 ] |[阅读次数:0 ] - 耿海堂;
介绍了深池冷顶搪瓷釉全电熔窑的结构,耐火材料使用,分析了搪瓷釉电熔窑比燃煤窑能耗低、无污染、釉料质量稳定的原因。
2011年05期 v.3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0 ] - 许伟光;
多层热弯玻璃是指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玻璃叠放一起,共同通过热弯烧制过程,使多片玻璃达到一致的弧度或曲率半径。叠片玻璃的热弯工艺是制造弯夹层玻璃最关键的技术,没有高质量的多层热弯工艺,无法保证弯夹层玻璃的质量。介绍多层热弯玻璃生产设备、加热工艺及模具制作。
2011年05期 v.39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80 ] |[阅读次数:0 ]